今年在杜塞道夫所召開的台灣同鄉會全歐年會上,我在會場與駐法代表楊子葆先生,有一機會難得的經驗分享。因為,我首先稱讚台灣替代役男在非洲的「豐功偉業」,他先笑笑說:「一定是連加恩的善事與書囉!」,我說:「這只是其二,其一是我曾到過馬拉威,在馬國就採訪過第一屆的替代役男羅一鈞醫生呢!」。我們聊及替代役男的成就,稱讚台灣新一代年輕人所發揮出來的善舉義行,的確讓人驚訝萬分!
接著,我們聊到藝術方面,談到德國的現狀。我首先說道:「德國這一代的學生缺乏『音準』的訓練,許多音樂老師都沒要求學生要記譜背譜、要聽音辨位,督促學生回家要勤加練習;影響所及,各個音樂學院的優秀學生都是以亞洲人居多,這一批的德國年輕人普遍音感與音準都不佳。」。
就連我那在Essen-Werden音樂學校任教的朋友也說:「有一次,她看某一德國學生程度不錯,準備讓他參加比賽,於復活節前一週給他琴譜,好讓他趁著假期在家練習」。結果,她在復活節前就接到一個包裹,該位學生居然把琴譜寄還給老師,附上該琴譜太過艱難的字條,根本就不打算學習。此一結果,當然讓她很感慨,因為她就是覺得學生夠資格才要去比賽,但學生自己先放棄,家長也不會要求學生要努力與準備,她這個老師如何「要求」學生呢!於是,現今的德國音樂比賽與音樂學校,成績優異的都是國外學生啦!就連德國的音樂老師們,也不斷感慨德國音樂教養一代不如一代。
但是音樂教養的紮根工作,在現今要求「快樂學習」、「輕鬆學習」而不要有壓力的訴求中,如何能有成就呢!就連偉大的貝多芬,小時候也是要被嚴厲的父親嚴格要求練琴數小時呢!哪有天才就不努力的道理。既有先天的音樂才華,還得要後天嚴加學習,才會有成就。
用身體欣賞大師的畫作
在我們閒聊時,楊代表就舉出二個例子,說明法國人如何紮根孩童的藝術與美食素養。話說,每回到巴黎,楊代表總會抽空到龐畢度美術館參觀各大師的精采傑作。有一次,館內近來一群年僅五歲的幼稚園孩童,隨著老師的帶領就來到楊代表的身邊。而他心裡想著:「這麼多派別、這麼多大師作品背後的涵義與意境,五歲的小孩怎麼會懂?就連他,旅法的博士都是要學習好多年呢!」於是,他的好奇心一起,就想聽聽看這老師如何對五歲孩童傳遞這些深奧的藝術內涵。
當老師帶著孩童們來到馬諦斯的名畫芭蕾舞伶前時,楊子葆就想:「小孩如何懂得現代畫派與傳統一脈而下的演變與其重要意義呢?」,卻只見,老師讓小朋友們當場人人模仿芭蕾舞伶的動作-「挺身、抬腿」,當然每個小朋友都是搖搖欲墜、難以平衡,最後也都跌倒了。老師這才說明,這幅畫就因為畫出人們不可能做出來的動作,極為難得可貴;又因為畫面呈現出如此美好的舞蹈動作,表現絕佳的平衡與動感,所以才更顯得珍貴。這樣厲害吧!不需說明有何表現手法與畫法,就讓小孩模仿動作,因知其難,而了解其珍貴。
接著,再來到畢卡索大師的畫作前,老師又要如何引導呢?只見,老師找出七位小朋友們,分別要這七位小朋友模仿畫中七個角度的眼睛、鼻子、嘴巴的動作來,再告訴小朋友,把這七個不同角度的部位畫在同一畫面(畫作)上,就表現了七個不同的時間,因為難得的創意,所以這幅畫很珍貴。
哇!真是太厲害了,若我們要參觀大師的畫作還得從古典主義、文藝復興、巴洛克、洛可可風格等一路來到現代畫派、印象畫派的說明,那不只沒有西洋美術史概念的人不懂,大人們也不懂,小孩更是難以入門。但法國的幼稚園老師卻用最簡單的方式,用「身體」來體會畫中意涵,這種培養與訓練若真從五歲就啟蒙,那他們到了二十歲難怪人人都能進入藝術欣賞的天地,這種文化紮根的涵養是我們台灣難以做到,德國人也做不到的,大概只有法國的藝術殿堂才能有如此的啟蒙與涵養吧!
從小用美食勾引味蕾
另外一個關於法國美食文化紮根的例子,依據法國政府的規定,每個大師級的主廚大師,每年須有一個月的義務,免費做菜給小學生們享用。這一來是培養未來的美食主顧客群;二來也是讓小孩從小知道,一年裡有一機會吃到真正的精緻美食,知道同樣的食材因為煮法的差異所呈現的天壤之別。
因為小孩的味蕾最沒有受到破壞,當他們吃到好東西時會終其一生難忘那美好的滋味,也就會終其一生追求好的美食與品味。當然,平常在家的伙食,與當吃到大餐饗宴時「味蕾」與「口感」的極致差異,所以他們會「期待」美食,「享受」美食,「品味」美食,願意花大把鈔票去吃一次大餐,每年犒賞自己一次頂級的享受,這就是法國頂級餐廳的未來顧客群來源,當然也要從小培養起,大師級大廚們也樂於配合,一來是培養法國美食文化,二來也是培養客源。(不然,頂級餐廳就要關門囉!),於是造就了優良的「善」性循環,人人以美食為榮。
於是,如我們熟知的法國,人人平時很節省,常常是法國長麵包沾醬過一餐,他們久久地會緊衣縮食後,就會上餐廳花大筆鈔票享受美食,這可不是擺闊,而是犒賞自己呢!而這就是法國從小培養起享受美食的民族性,夠驚人吧!
- Jan 10 Tue 2006 15:54
聽聽法國人如何紮根文化與美食的藝術訓練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